即便如此,发改委也理应取消对民企的项目审批,而将国企项目审批转移到国资委。
"旧税新征"制遭到了包括购房者在内的多方嘲弄和抨击,在北京这类供求失衡的城市,之前卖房者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都是加在购房总成本中,由买方负担。来源: 南风窗 进入专题: 国五条 。
复杂的出路适逢"国五条"及相关细则出台,"两会"期间,住建部部长姜伟新一露面就遭媒体记者围追堵截,最后不得不拱手求饶,"我现在头发都白了,一半因为房价,一半因为记者"。"政策对买卖双方的心理预期将会产生影响,市场一冷,交易量下降,对于房价的抑制将会起作用,特别是投资投机性需求将进一步萎缩,从长期效果来看,调控方向是正确的。2010年推出的"国十条"第一条就开宗明义,将房地产投机市场转变为为大多数人改善住房福利条件的行业,然而直到现在易宪容认为房地产市场仍然是投机主导而非居民自住消费,比如2012年央行利率只是非常微弱的下调,房价却立马有强烈的反弹,比如面积120平方米以上主要用来炒作的大套房仍占相当比例。3月1日晚,国务院下发《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犹如平地惊雷,在楼市中掀起轩然大波。限购带有鲜明的行政色彩,他们真正反对的是以限购为代表的行政手段直接干涉房地产市场,这次表面上是税收调控,实质上仍是行政手段的个人所得税政策也同样遭到了他们激烈的批判。
所谓的白领既买不起商品房,又申请不了保障房,中产阶层成为夹心层。此前,房产交易个人所得税按规定是按交易总额的1%~2%征收或差额的20%征收,但因购房合同不好核实,绝大多数都按交易总额的1%~2%征收。是的,在输掉比赛,在荒废我们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未来。
马凯硕说,如果事实证明他们的预测是准确的,那么就不需要做什么准备了。美国人没有为亚洲成为世界超级力量做好准备但正如福格尔预测,如果世界重心向亚洲转移,美国人将可悲地没有做好准备。他举了两个例子:外交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主席理查德•哈斯(Richard Haass)前不久写道,我们可能已经进入又一个美国世纪的第二个10年。然后马凯硕揭示了美国到底有多盲目:和盲目的政治家不一样的是,所有知识分子都有想象不可想象之事、言说不可言说之事……思考一切可能(哪怕是令人不快的可能)、让大众为可能的变动做好准备的特殊义务。
他说,亚洲人谋求的不是支配西方,而是效仿西方。为什么?对于美国政治家来说,即便是想想美国成为‘老二的可能性,也等于是职业上的自杀。
我们在放弃,在投降,在割爱。笨蛋,关键是经济,是增加就业,而不是增加战争债务。可惜美国领导人依旧盲目,拒绝倾听,特别是我们新保守派的战争爱好者们。当问到美国是否已为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做好准备时,他们一言未发。
然后他说起他在2012年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上主持的一场讨论会。在他们眼中,美国国力的未来如何?他们一如所料地宣称,美国仍将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然而美国的知识分子也是盲目的。而就在他们做规划的时候,我们华盛顿内部的破坏者却在把这场经济战争的主动权拱手让给中国。
不幸的是,美国目光短浅的右翼像专事破坏的忍者一样,无意中帮助、鼓励了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真诚讨论不受欢迎的观点,是开放社会的关键特征。
而由于掌管国会的那些目光短浅的卢德派,我们一如既往地拒绝竞争中国政府网站上也公布了这样一份规定,大致内容包括开征资源税(以减少使用储量有限的自然资源,并减轻使用这些资源造成的环境污染),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研究促进民营资本进入金融、能源、铁路、通讯和其他领域的相关政策,增加外国投资者在银行、金融、仓储物流、医疗保健和其他领域的投资机会。
如果这样的私人投资失败了,说明这些行业在经济上不可行。观察家认为,上述市场化改革并不代表政府会打破规模庞大的国有经济寡头垄断,也不代表政府会在具有战略意义的行业实行私有化,这些行业包括银行、能源和通讯。首先,我要指出,过去三十多年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私人部门蓬勃发展。汇率改革始于1996年,当时重估了人民币汇率,并随即推出了旨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由市场决定人民币汇率水平的政策。我相信本届政府在5月份公布这些新政策之前已经考虑过该如何贯彻落实。这包括让民营经济通过竞争在投资和定价中发挥更大作用。
新政策再次重申了这些要求。其他推动上述改革的原因还有人口老龄化、新进入就业市场的年轻人数量下降、保护环境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压力日渐提高,这迫使中国推进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竞争优势,而不再依赖廉价的商品和劳动力。
第三,我们都明白宣示政策和实际执行政策存在较大的差异。新政策旨在改善中产阶级的生活环境,提升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当前这些旨在扩大市场作用的政策,是抓大放小原则的体现。总的来说,只要经济环境需要,就会出现由私人部门出资形成的新行业。
20世纪30 年代时,中国也曾有一个由私人部门建立的股票市场。观察家还认为,推动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当前中国对欧美国家出口下降和国内投资增速放缓,而逐渐攀升的劳动力成本和不断升值的人民币降低了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新政策在公布时认可了这一事实。自那时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了以公社为单位、政府运营的集体农场,国营企业先是获得自主生产的权力,后来又于20世纪90年代末按照抓大放小的原则转制为股份制企业。
第一,引入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政策不是新鲜事,它沿袭了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传统。近年来,已经屡次在中国观察到这种差别。
我们都在等待上述以市场为导向的政策得到切实贯彻。在执行这些政策时,中央政府应当下决心阻止各级政府的利益集团保护国有企业,阻碍民营资本进入。
这样一来,竞争会使这个行业的国有企业更有效率,而民营经济也能进一步强化这个行业。各种旨在保护国有企业免于竞争的利益集团可能有强大的势力,中央政府需要下定决心克服这些利益集团的阻挠。
政府放松价格管制肇始于1984年,这也是当前深化经济改革的一部分。不管是国有还是民营,也不管是老字号还是新品牌,都应该让竞争来决定哪些企业能够生存。此外,我还想从三个方面来评价这些新政策。没有理由让政府独自垄断具有战略意义的行业。
例如,纽约股票交易所并不是政府设立的。大约三年前,才有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医疗保健行业的政策,此前,只有公立医院才能提供医疗服务。
落实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改革不需要政府直接动用资源,这一点有别于需要政府直接使用资源的政策(例如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但有效执行这类政策却并不容易。5月25日《纽约时报》报道,中国政府计划让民营经济和市场规则在经济活动中发挥更大作用。
如果成功了,也就无需政府的扶持了。如果允许民营经济相互竞争,多数政策都会成功。
上一篇:英拟加大力度发展绿色能源
下一篇:美籍高管达德利或成英石油新掌门